Insert title here
中国文明网总站|全国文明网联盟 邮箱|搜索
首页 文明播报 区县动态 重要论述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魅力榕城 交流互动 文明讲坛 文明城区
图片 公告公示 主题活动 文明视窗 未成年人教育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公益宣传 他山之石 资料图库 便民服务

中国文明网福州站>专题活动>我们的节日·拗九>浓浓粥香 传承孝义

送粥有“粥道” 敬老总关“心”
发表时间:2014-02-27 来源: 福州晚报
【字号 】 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  2月28日是拗九节,福州传统的孝老敬老节日。很多人印象中都是给老人送粥。但是,我们说拗九节给老人送的不仅是粥,而是一份有“心”的关怀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福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00万人。老年人越来越多,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,关怀老人成为一大社会问题。拗九节早已成为福州关注老人、孝敬老人的标志性节日。

  拗九节到来之时,各单位、团体、社区都会组织人员慰问老人,送上有福州特色的拗九粥。拗九粥是用糯米、红枣、葡萄干、桂圆干、莲子、花生、荸荠、红糖等煮成的。很多人都忘记这些元素和煮的方法了,最简单的就是在街边花几元买一份。

  送粥,只是表象,但它背后凝聚了数代人的感情,象征着家庭和谐、团结。这份看似不起眼的“粥”,能检视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是不是真心的。比如《晚报调解室》曾调解过的一个有关赡养的案例“老伯遗嘱:半套房产分女友”,讲述的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育有两儿一女,与两儿子同住却不能如愿享受天伦之乐,最后自己找了个女朋友同居直至终老。他的这份人生的“粥”最终是变味了。

  有晚辈十分孝敬老人,可老人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经常与儿子媳妇闹别扭,尤以婆媳矛盾最甚。《晚报调解室》曾调解的“99岁依姆受伤引发家庭论战”,讲述了99岁的老人因赡养问题与大儿子媳妇发生了矛盾,进而引发了一群老人的家庭大战。儿女们都有各自的孝心,老人也得有度量,给孩子们空间。

  当然,老人年龄大了毕竟已经成为弱势群体,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年轻一辈去履行。其间,必须了解和认识老人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。

  刚步入老年,老人心理变化第一阶段是“自身价值”的失落。以前,他们是家里和工作中的顶梁柱、权威人物,退休后会产生较大的失落。因此,他们极力想抓住手上的房产或其他权利与人争斗。

  第二阶段是过渡期。老人会发现自己不仅退出了事业的舞台,并且彻底在家庭的舞台上“退居二线”甚至“让出”舞台,有大把的时间不知如何面对,子孙都忙着工作学习,这阶段老人最突出的表现是“孤独感”。这让老人们对物质、精神的渴求欲望更加强烈,精神得不到满足只能靠物质来替补。

  第三阶段是衰老期。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以及产生一些疾病,老人们意识到自己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,内心就越悲凉,表现出烦躁、暴怒,有时显得不可理喻。他们开始害怕生病和死亡,往往说起不愉快的事一把鼻涕一把泪。

  由此看来,拗九节我们不仅是给老人送粥,还要悟出“粥之道”——更好地孝敬老人。

  首先,在日常生活中,安排老年人继续学习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多参与老年社交活动,适当运动;其次,在对生活重心的把握上,劝说老人应该重视自己与老伴,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;再次,离婚和丧偶对老年人的影响无疑是“心灵地震”,若遇此不幸,家人应多陪伴老人,帮老年人调整情绪,鼓励老人多参加团体活动,重新建立心理支持系统;最后,在生命的尾声阶段,家人应该配合老人宣泄感情,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。

 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否,除生理、心理因素外,与环境也有直接关系,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所以,我们说拗九节送的不仅是粥,里面还应含有一份有“心”的关怀,这样的粥才甜。

(责任编辑: 何红蓼)
Insert title here
中国文明网联盟
主办单位: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