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1_副本.jpg

    [河北] 唐山我们的节日•春节 红红火火过大年

  • W020150225596215375745.jpg

    [四川] 成都:正月初七“人日”游草堂祭杜甫 感受新年

  • W020150226350150459448.jpg

    [沈阳] 40多张老照片深藏浓浓“年味儿”

首页 > 中国文明网 > 我们的节日2015 > 春节 > 变化中的春节

留住年俗 多些“春节大典”
发表时间:2015-02-11 来源: 中国文明网
【字号  大  中  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  近日,百步亭社区举办了春节典礼活动,500位社区居民代表身着新国服参与仪式。 典礼以“告祖先、祈福年、敬贤长、大团圆,落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主题。整个大典集乐、舞、诵、礼为一体,其中蕴含的精神意义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“和谐”“友善”等重要内容。(1月30日,新华网)  

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“礼教”都是我们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。说是古人迷信也好,愚忠也罢,那时候传承下来的诗词歌赋、礼仪祭祀、占卜卦象,直至今日,依旧经典的“难以超越”。而融入在礼教中的各种价值观,更是具有着教化人心的巨大作用:你看那代表着王权的大鼎,即便千年以后,依旧耀眼夺目;你看那代表着孝道的祭祀,虽然形式几经变迁,但是依旧经久不衰;你看那融在传统节日里面的美好期盼,在岁月流转中,依旧不可替代。  

  时代总要变迁,“礼教”也随之而动。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的文化中多了些繁华,少了些陈静;多了些浮躁,少了些安静;多了些肤浅,少了些思考。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变化,并且试图努力去改变,但是,过于追求形式的各种“仪式”,还是差了味道。就拿跪拜孔子来说,此种跪拜,到底是作秀还是崇拜还是学习?没有太多的传统和传承的各类“仪式”,纵然再华丽,也失却了意义和光泽。  

  此时,有目标、有内涵、有支撑的“春节大典”的出现,就闪亮了社会的眼睛。细细分析“春节大典”,优点多多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,有着普遍的社会基础,此为其一;内涵极其丰富,将古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,此为其二;形式多样,主体鲜明,满足传统文化的“期盼”和“胃口”,此为其三。若将形式比作“形体”,核心内涵就是“神气”,满载着传统,“春节大典”也就与众不同,形神具备,别有特色。而充满着“年味”和“年俗”味道,则让“春节大典”,应时应景也应心。  

  文化竞争激烈时代,更需要“礼教”的华丽回归,这是对我们的先辈的敬畏,也是对我们民俗的“传承”。而发扬好传统文化中的“优秀因子”,剔除“文化糟粕”并将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,这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挑战。“春节大典”烘托了过年的热闹气氛,也在这个节点,给我们以发展的启示:要留住文化精髓,要丰富节日内涵,要留住年俗里的“年味”,可以多一些类似形式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扬。我们以传统文化的名义,来召唤“礼教”的回归。(特约评论员 隋苑)

(责任编辑: 汪天安)